猕猴桃树下套种沙参、贝母,四川柏溪发展中药材种植鼓起钱袋子
时间:2018-06-14 15:05:56 点击:

近年来,柏溪村针对农村年轻劳动力减少、传统农业种植收益低等现状,积极探索以农业转型带动农民增收。经邀请专家考察论证,该村地理位置、土壤条件、光照时间都非常适合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2016年10月,该村成功回引龙凤乡长岭村在外务工人员何仕海返乡创业,投资200多万元,在柏溪村流转土地300余亩,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立了通江县星火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何仕海采取了猕猴桃套种沙参、贝母等药材的种植模式。“猕猴桃一般3年挂果,藤蔓有遮阴的作用,对沙参、贝母的生长有利。”何仕海介绍,每年8月上旬种植沙参,第二年4月采收;10月种植贝母,第二年5月采收,长短结合,见效快。目前,种植猕猴桃100余亩,套种白芨25亩、贝母25亩,种植沙参100亩。

刚出土的贝母(通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何仕海介绍,在园区务工的除了本村村民,还有至诚、药洪、龙凤等地的村民,平均每天用工20人,采收高峰期一天用工达100人,2017年支付劳务费16.8万元。
贫困户王正友从建基地开始就在园区从事管理工作,他把从2016年10月至今的管理工资和5亩土地的流转费共计5万余元,作为股金投入到合作社,摇身变成了股东。王正友说:“我把产业园当成自家的菜园一样精心管理,一定能尝到更大的甜头。”
自2017年5月起,县委宣传部联系帮扶柏溪村,帮扶干部深入走访,征求百姓意愿,指导利用农户房前屋后空地,规划发展庭园经济。县委宣传部与村两委多次组织召开党员会、群众会、院户会,共同商议如何发展产业、怎样增收致富。“由合作社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保底回收,解除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提高自主种植的积极性。”据该村第一书记闫荣钟介绍,目前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王正语、刘玉兰等30余户种植中药材。
何仕海介绍,下一步,还将扩大基地规模,增加白芨、重楼、黄精等品种,发展订单种植,修建集清理、刮皮、加工、烘干、贮藏为一体的加工厂房,带动更多的百姓增收致富。
Copyright © 2011-2018 赚钱药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