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分析 >

今年槐米价格不及往年一半,专家支招规避“米”贱!

时间:2019-04-01 14:53:48 点击:

从种植米槐笑逐颜到没有销路愁坏“米”农,就像是一瞬间发生的事情。今年河津市种植米槐的农民实在有点犯愁,不仅仅是价格不及往年的一半,关键是槐米堆成了“山”,根本没有销路,没有市场。经过了解,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从表面来看,是中美贸易战带来槐米加工的“芦丁”出口受阻,出口不及往年的一半,市场需求受限。从种植的面积看,近几年,全国各地农民盲目扩大种植规模,经过多年发展,米槐树都到了盛产期,供给增多也是一个主要原因。特别是南方生产的“白槐”,品质好,提取的芦丁是河津当地槐米的差不多一倍,行情不好时,它们的竞争优势就体现出来。

从深层次看,是芦丁提取技术几十年来没有大的改进,还是停留在石灰水(碱)提取、酸沉淀、热蒸馏、过滤结晶等传统的工艺。在当前环保要求趋严的情况下,该工艺生产过程中酸、碱蒸发,生产完成后废水无法得到有效处理,环保无法达标。因此,很多加工厂基本是停产、半停产。从药理及市场需求看,芦丁不论是作为抗炎、抗病毒药,还是防治脑溢血、高血压,甚至防治视网膜出血等作用都有许多类似的替代药,不是治疗某个疾病的特效药或者对某种疾病有非常好的疗效。对终端市场不敏感的东西,自然竞争性和市场抗风险性都不足。

还有就是,国外进口芦丁主要用于保健品的生产,需求量大,而国内基本都用于曲克芦丁等药物的提取和加工,自然市场需求会大大减少。

当然,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的是方方面面,槐米市场受阻主要是外围市场受阻,但我们也应该深刻反思,从中悟出一些道理。

一、农民发展米槐产业有没有进行市场调研。笔者认为基本没有,开始就是一个农民道听途说了一点东西,然后种植,然后挣了点小钱,继而好多人眼红,跟着种植发展,有的还是地方政府大力推广,最后出现过剩,产业便自生自灭。其实,不论发展那个产业,从种植、加工、市场、潜力都要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小众的产业和大众的产业推广模式就要不一样,有的可复制,有的只能是限定某一区域、某种规模。

二、产业的发展有没有配套的科研指导或者系列化的产品开发。如米槐种植,我们的农民只知道采收完有人收走就完成了,是否想过开发槐米茶、槐米酒、槐米食品等系列产品,既然国外主要用于保健品的生产,国内有没有研发机构对这方面进行研究,有没有计划进行小规模的生产?国内的加工企业,能否在加工技术上进行投入,提高工艺水平。这些,都是产业的前途和方向。

三、调整种植结构。我们知道,果树种植有大小年,双季槐应该也是如此。种植户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调节,一方面可以调节不同时期的产量;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产品的品质。据加工厂家透露,他们一般不想收第二季的槐米,原因是芦丁提取率实在太低。这样的话,我们的种植户是不是能够通过技术手段,不让双季槐生产第二季的槐米,以便能够提高明年第一季的槐米品质。

思路变,天地宽。但愿,我们能有改变;但愿,未来“米”贱不再伤农。(周永胜)

信息来源:山西农民报

赚钱药材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8 赚钱药材网

    晋ICP备20230172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