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养殖 > 海马 >

虻科,虻科主要特征

时间:2023-10-19 08:31:19 点击:

虻科的亚科

1、②食虫虻亚科:下颚须仅1节,触角顶端微节具触角芒。中侧片鬃缺如。后胸背板侧胝具鬃或毛,翅的缘室封闭,具柄。粗壮的种类,体多鬃或毛,爪具爪垫。雌虫产卵器末端常具冠刺。

2、黑水虻是我国分布的扁角水虻亚科中的唯一水虻种。黑水虻起源于南美洲的热带草原,2012年包括美国、中国、韩国、日本、香港、新西兰、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进行黑水虻资源化利用研究和探索。

3、爪间突发 虻科。是昆虫类。达,呈垫状,约与爪垫等大。上下腋瓣和翅瓣均发达,翅中央具长六边形中室,R脉伸达翅的外缘,远在顶角之后。口器刺吸式。幼虫蛆形,头能缩入前胸节。除头外,可见11节。

4、看不清楚翅脉,但只能分至双翅目、长角亚目的一些科,网上有资料自己对对。口器与足可以初步定为大蚊科、殊虻科、折翅蚊科、毛蚊科,应该为大蚊的可能性多些。再深入就不确定了,初步定为大蚊属、型大蚊类或栉大蚊类。

5、短角亚目( 盗虻科)芒角亚目(食蚜蝇科 寄蝇科 花蝇科 潜蝇科)双翅目Diptera包括蚊、蜢、蚋、虻、蝇等,是昆虫纲中较大的目。由于成虫前翅 膜质,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而得名。

虻科的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食虫虻长度不等,大者几乎有8公分,是所有的蝇中最大的。两复眼间的头顶向下凹陷,触角3节,末端具1端刺,足长,爪间突刚毛状。成虫体喙长于头、坚硬,刺吸式口器。下颚须1~2节。胸部发达而拱起。

多毛。两复眼间的头顶向下凹陷;触角3节,末端具1端刺;足长,爪间突刚毛状。有的短粗,有的细长,被毛或鬃,极少裸。体黑色、灰色、淡黄色、淡灰色、淡红色,有的具金属绿色、蓝色光泽。

形态特征:体长约19毫米,宽约6毫米。大型虻体长达40毫米,较少见。头阔、呈半球形,两侧复眼大,口器刺吸式,触角三节,短。胸部背板及小盾片灰色。

虻科昆虫属双翅目,为中形到大形的种类,强壮而有软毛,通常称为牛虹。东北林区俗称“瞎碰”或“瞎虻”,头大,半球形,或略带三角形。

质松而脆,臭特异而浓。而布虻、雁虻属大型种,江苏虻则属小型种,形态均似上种。1.复带虻雌虻体长13~17毫米,黄绿色。复眼大型,无细毛,中部有1条细窄的黑色横带。额黄色或略带浅灰;头顶被有短毛。

食虫虻科触角类型

食虫虻成虫体长5~50毫米。多毛。两复眼间的头顶向下凹陷;触角3节,末端具1端刺;足长,爪间突刚毛状。有的短粗,有的细长,被毛或鬃,极少裸。体黑色、灰色、淡黄色、淡灰色、淡红色,有的具金属绿色、蓝色光泽。

②食虫虻亚科:下颚须仅1节,触角顶端微节具触角芒。中侧片鬃缺如。后胸背板侧胝具鬃或毛,翅的缘室封闭,具柄。粗壮的种类,体多鬃或毛,爪具爪垫。雌虫产卵器末端常具冠刺。

双翅目:即蚊、蝇、虻、蚋类。本目昆虫小至大型,成虫仅有1对发达膜质的前翅,后翅退化为平衡棒;复眼大,单眼3个;口器舐吸式或刺吸式,触角丝状、具芒状、环毛状或牛角状。完全变态,幼虫蛆式无足。

食虫虻科(学名:Asilidae)又称盗虻,属于昆虫纲(Insecta)双翅目(Diptera)短角亚目(Brachycera),分布于世界各地,世界大约有7000多种。食虫虻有粗壮、长着刺的腿,脸部有浓密的鬃毛。

食虫虻科又称盗虻科,从名字可知它在昆虫中的地位。本种TaiBNET网站 学名为西藏食虫虻 Microstylum oberthurii Wulp, 1878 ,过去坊间使用学名为Microstylum oberthiiri 。

飞蚁 飞蚁通常指翅膀未脱落前的白蚁,但一般情况下是蚂蚁。辨别蚂蚁和白蚁的方法很简单,蚂蚁触角是像膝盖一样,白蚁则是1根直条。白蚁不属蚂蚁类。飞蚁出现于晚上,是灯光爱好者,在下雨天出现。

赚钱药材微信公众号

    Copyright © 2011-2018 赚钱药材网

    晋ICP备20230172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