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用量与功效,中药材的用量表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和用量
1、[评注]茯苓甘平,淡渗利水去湿,补脾益胃,与山药、大枣佐用,药性平和,滋补脾胃,除湿止泻之功更著 买回茯苓粉,按照2∶5的比例,与蜂蜜一起冲水,可以提高抵抗力,利水消肿。
2、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有利尿作用,能增加尿中钾、钠、氯等电解质的排出;有镇静及保护肝脏、抑制溃疡的发生、降血糖、抗放射等作用。
3、茯苓没有毒副作用,可以当做食物食用,常用的食用方法有煲汤、熬粥、泡茶、泡酒,还可用茯苓制作茯苓饼、茯苓膏、茯苓酥等。
4、用法用量: 本品一次常用量为15~30克。 婴幼儿腹泻:茯茯炒后研细末,每次1g,每日3次。 痰饮眩悸:茯苓30g,白术15g,每日一剂,水煎服。 水肿:茯苓30g,黄芪30g,泽泻10g,每日一剂,水煎服。
5、、茯苓皮 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性味同茯苓。功效为利水消肿,多用于水肿,常配桑白皮、生姜皮,大腥皮、陈皮同用。
6、茯苓膏可以有缓解肥胖啊还有预防癌症的作用,对于清热解毒有一定的好处。茯苓的功效和食用的方法,介绍了相关的内容了。
中药黄芪的用法用量功效
1、黄芪的用法用量 高血压病:治疗老年人高血压伴有下肢浮肿者,常用防己黄芪汤加葛根,有较好的消除水肿以及降压作用。
2、黄芪20克,猪肚1个。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此方有益气健脾,消食开胃的功效,可以辅助治疗脾胃虚弱引起的胃脘疼痛。
3、增强身体免疫力 黄芪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天然多糖,这些物质可以缓解体虚也能促进免疫细胞再生,平时用它泡水喝以后,能让身体内免疫细胞快速再生,对增强身体免疫力有很大好处。
4、黄芪是药用价值非常高,有补气升阳、抗疲劳、美容养颜、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健脾胃、补气血、和缓解胃炎等作用。但是黄芪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吃的,例如肾阴虚和湿热人群不能喝黄芪、肺结核和孕妇也都不能吃黄芪。
羌活的功效和用量
羌活治风寒感冒发热:羌活有治风寒感冒发热的作用,可以用25克羌活、50克蒲公英、50克板蓝根这三味中药一起加水煎药服用,每日服用一剂,每剂分二次服用。
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证。本品有较强的发散风寒和止痛效果。常与防风、白芷、细辛等同用,如九味羌活汤。用于风寒湿邪侵袭所致的肢节疼痛、肩背酸痛,尤以上半身疼痛更为适用。
羌活的药用价值 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羌活四至五钱,板蓝根、蒲公英各一两。水煎,每日一剂,分二次服。(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治太阳伤寒无汗:羌活、独活、荆芥、防风、广皮、甘草。煎服。
用于治疗各类关节疼痛。羌活“祛风湿”是它的一大作用,对治疗风湿相搏而引起的全身骨节疼痛,颈项疼痛,脊背强痛,脊柱骨节疼痛等,有较好作用。
羌活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使用每次剂量30g水煎服。对关节炎病人一般无明显不适反应,部分病人有上火和出汗反应。
煲汤常用药材和作用
莲子:具有补脾止泻,止带,益肾涩精,养心安神之功效。常用于脾虚泄泻,带下,遗精,心悸失眠。
黄芪有补气作用、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延缓衰老用、抗肿瘤、降血糖、治疗艾滋病、治疗肺结核、治疗低血压作用。黄芪治疗免疫力低下、易感冒、心慌气短、低血压。还有固表止汗、治疗糖尿病、防治癌症的作用。
百合适合阴虚体质患者食用,能益气安心,滋补五脏,常用于煲汤,常见的汤品有百合红枣银耳汤。
Copyright © 2011-2028 赚钱药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