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的区别,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的区别在哪
《伤寒论》笔记19|表寒里寒-小青龙汤
总之:表寒里寒咳嗽,用小青龙汤,表寒里热咳嗽,用大青龙汤。四“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这一条一上来就已经给出了结论,证属伤寒,“表不解”,同时“心下有水气”,心下是指中焦这个区域。简单说就是外寒内饮。那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下面就是“证”,也就是证据。首先是“干呕发热而咳”。
小青龙汤(《伤寒论》方)主要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等患者感冒风寒后,诱发或加重了咳嗽和气喘,并且痰涎清稀量多,即中医所称的外感风寒,水饮内停证的一首常用方剂。
最早对小青龙汤作方解者,当推成无己。《伤寒明理论》:「麻黄味甘辛温,为发散之主,表不解应发散之,则以麻黄为君。桂味辛热,甘草味甘辛,甘辛为阳,佐麻黄表散之,用二者所以为臣。
您好,张仲景《伤寒论》原方小青龙汤麻黄,芍药,干姜,半夏各9克,桂枝,炙甘草各6克,细辛,五味子各3克。主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但是现代来讲不能一概而论,任何患者都需要辨证论治,加减运用。
大青龙汤与小青龙汤区别是什么?
区别:大青龙汤主要成分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属发汗剂,主治,伤寒发热恶寒俱盛.全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有力者。
大青龙汤证先是完美的麻黄汤证,不一样是多一个而烦躁。
小青龙汤组成:麻黄三两芍药三两细辛三两干姜三两炙甘草三两桂枝三两五味子半升半夏半升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外寒里饮证。
大、小青龙汤
1、区别:大青龙汤主要成分是,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属发汗剂,主治,伤寒发热恶寒俱盛.全身疼痛,无汗烦躁,脉浮紧有力者。
2、大青龙汤,太阳伤寒,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若脉微弱,汗出恶风者,不可服之,服之则厥逆,筋惕肉瞤,此为逆也。
3、适合治疗的伤寒类型不同:大青龙汤在治疗中兼有清热除烦的作用,也就是外有表寒,里有郁热。它主要是为了让人出汗的,用于太阳中风,体表发热,身上疼痛,不出汗而烦躁的人。
4、大青龙汤证是严重的伤风或者伤寒,然后包住了,里面有热,跟麻黄汤证比较,多一个”而烦躁”,大青龙的干是嘴巴干,麻黄汤证是咽喉干,在麻黄汤证里有一些燥热的证,比如黄舌苔黄痰,眼睛干,鼻子干等,就是大青龙证。
5、小青龙汤的主轴结构是桂枝、甘草、芍药,其他药会根据不同的症状加减。小青龙汤的喝法是每次喝一碗,每天喝三碗,如果喝了一碗汗出了,就千万不要喝第二碗。
小青龙汤的病因病机及辩证要点与麻黄汤有何不同?
1、射干麻黄汤和小青龙汤的功效不同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汤具有宣肺祛痰、下气止咳的功效,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症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等症。
2、两方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
3、 大青龙汤证先是完美的麻黄汤证,不一样是多一个而烦躁。
4、一是麻黄汤、葛根汤、小青龙汤等,都是“先煎麻黄,减二升,去上沫”;二是桂枝麻黄各半汤,麻黄升麻汤等,都是“先煮麻黄一两沸,去上沫”;三是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中“先煎麻黄再沸,去上沫”。
5、伤寒即麻黄汤证:全身骨节疼痛、脉浮紧、恶寒。当有上述表证,同时有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等主证时,用小青龙汤,“或”后面都是副证,时有时无,心下指胃。大、小青龙汤都有表寒。
Copyright © 2011-2028 赚钱药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