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药对大全书籍,中药药对大全书哪里有卖
中药药对大全的内容介绍
1、各论列举了600个药对,按功效特点分为:解表、泻下、调和、清热、祛暑、祛寒、补益、理气、理血等十五大类,对其单味药功用及特点、伍用功效、主治、临床验用等,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2、可见几千年来我们的先辈不停地在发现和总结中草药图谱的过程中,并不断为试验和完善其药理与药性不懈地努力。
3、绵陈是祛湿中药,能利胆、护肝、解毒、抗菌,如《本草正义》说它“味淡利水,乃治脾、胃二家湿热之专药”,还可治黄疸、湿温、暑湿。陈皮是理气药,能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
4、生于海拔50~1100m的山坡及路旁荒地等处。因其地下块根为黄白色而得名地黄,其根部为传统中药之一。平车前:俗称车前草。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直根长,具多数侧根,多少肉质。根茎短。
哪本书是中药百科全书
1、《本草纲目》被誉为中药百科全书。被达尔文称为"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是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明朝医学家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
2、《本草纲目》是中药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编纂的一部关于草药的巨著,系统记录了大量的中草药信息,被广泛认可为中药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因此也被称为“中药百科全书”。《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
3、《本草纲目》是明代李时珍编纂的一部关于草药的巨著,系统记录了大量的中草药信息,被广泛认可为中药领域的重要参考书籍,因此也被称为“中药百科全书”。而《伤寒杂病论》则主要论述了伤寒及其他疾病的治疗方法。
4、《本草纲目》被誉为中药百科全书和中药圣经。因为《本草纲目》是收录了几乎中国所有中草药功效和用法的一本医术。位于中国传统的医药体系提供了确切的书面依据。把中医的悬壶济世与江湖骗子区分开来。
关于药的书籍推荐
《希氏内科学》。对于药学专业入门的,可以看些科普书找些兴趣。《致命药方》、《药物简史》、《药物史话》、《不能吃的药》、《生命的脸——外科医生手记》《死亡的脸——外科医生手记》等书,都可以了解基本的知识。
推荐你看《中药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如果还想了解药材有关的知识,可以看看《中药鉴定学》,《药用植物学》。
《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学专业知识(一)》主要讲的是药物的结构、作用特点、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药物在体内的过程等内容。本门课程内容比较广,偏重基础理论知识,复习时以理解记忆为主。
《中医养生茶饮》:这是一本针对养生茶饮的书籍,介绍了许多中草药的养生功效和使用方法,以及如何根据不同的体质和需要进行搭配。
中药药对大全的作品目录
1、八段锦 选用中药材:王不留行、党参、决明子、西洋参、黑芝麻、杏仁、赤小豆、姜黄、薏苡仁、红花 作品简介:八段锦是一个优秀的中国传统保健功法。
2、所以我们特地为大家公布最新版药食同源目录表,方便我们在日常饮食中就调理好咱们的身体。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药食同源中草药目录表的知识,欢迎阅读。 保健食品标识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一定要看清产品的类型:食品、保健食品、药品。
3、海芋、粉葛、问荆、龙葵等。海芋,多年生草本,高可达5米。茎粗壮,粗达90毫米。叶互生;阔卵形,极大,长30~90厘米,宽20~60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广心状箭头形,2裂,侧脉9~12对,粗而明显,绿色;叶柄粗壮抱茎。
4、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草药的适应证 5 草药的用法 6 注意事项 7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中草药 这是一个重定向条目,共享了草药的内容。
5、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草药的功效与作用,以及金刚头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6、导读: 中药专区,为您详细介绍、图片、的药用价值、全蝎的副等,要更多全蝎的与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谁可以推荐几本经典的中医中药书籍,现代的最好是
1、推荐:钟赣生的中药学(新世纪第四版)/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具有非常全的药物介绍,基本所有中药都有图片、性味,归经,功效主治,主治症状的介绍,和用法用量,常用药物的配伍。
2、《中药学》:书名:《中药房中药店工作手册》出版社:广东科技出版社。上面三种书很实用。
3、《黄帝内经》是中医的理论基础,很重要。其他可以看孙思邈《千金方》,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唐本草》,李时珍《本草纲目》,坊间那些打着中医旗号的书,要以批判的心态姑妄看之。
常用中药药对分析与应用的介绍
1、补气药 【黄芪】补气升阳:用于脾肺气虚所致的倦怠乏力,气短多汗,便溏腹泻及中气下陷、脱肛等。固气益表:用于虚汗证。《牡蛎》《神农普惠方》托毒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痈脓成不溃或溃不收口。
2、穿心莲:穿心莲味苦、性寒,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作用,可治疗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口舌生疮、泄泻痢疾、毒蛇咬伤等。穿心莲能够清热解毒,凉拌吃更能保持其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3、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咳生津,调容养卫。 黄芪性温,收汗固表,托疮生肌,气虚莫少。 白术甘温,健脾强胃,止泻除湿,兼祛痰痞。 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Copyright © 2011-2028 赚钱药材网